复合盐雾试验箱的气流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盐雾沉降速率、温度场稳定性及腐蚀测试的一致性,气流优化技术通过科学设计气流组织形式与循环系统,可显著提升试验箱的环境模拟精度,为腐蚀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气流组织形式的优化是核心环节。传统复合盐雾试验箱多采用单侧送风模式,易导致箱内气流短路和盐雾分布不均。新型优化技术采用顶部多孔均流送风与底部回风的循环结构,通过布满 0.5-1mm 孔径的均流板将压缩空气均匀分散,使盐雾在箱内形成螺旋上升气流,确保水平方向风速差≤0.2m/s。同时在腔体内设置 3-4 个导流板,引导气流绕过样品架形成无死角循环,避免样品背面出现气流阴影区,使盐雾沉降量的空间偏差控制在 ±5% 以内。
动力系统的精准匹配是关键支撑。优化后的送风系统采用变频风机与文丘里射流装置组合,风机转速可根据箱内压力变化自动调节(范围 1000-3000r/min),配合射流装置的增速效应,使送风量稳定在每小时 3-5 次箱容置换。在盐雾发生阶段,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压缩空气流量(精度 ±0.1L/min),并联动调节减压阀开度,确保盐雾发生速率与气流携带能力动态平衡,避免盐雾在管道内凝结或箱内局部过量沉降。
温度与气流的协同控制技术不可或缺。复合盐雾试验箱需在盐雾、湿热、干燥等模式间切换,气流优化技术通过分区加热与气流导向的协同设计,实现温度场与气流场的同步均匀。在湿热阶段,将加热管集成于回风通道,使气流经加热后再进入均流板,避免局部高温区形成;干燥阶段则启动箱体两侧的低噪声轴流风机,形成水平交叉气流,配合顶部排风装置快速带走水汽,使箱内湿度在 30 分钟内从 95% 降至 45% 以下,且湿度场均匀性≤±3%。
导流结构的细节优化强化效果。针对复合盐雾试验箱角落易出现气流停滞的问题,在箱体四角设计弧形导流圆角(半径≥50mm),减少气流涡流;样品架采用镂空网格结构(孔径 10-15mm),并与箱底保持 150-200mm 间距,确保底部气流可顺利穿过样品区域。此外,在盐雾喷嘴处设置锥形导流罩,使雾化后的盐雾颗粒(直径 5-10μm)沿 45° 角斜向喷出,与主气流方向形成合理夹角,提升盐雾与气流的混合效率。
通过上述气流优化技术,复合盐雾试验箱可实现盐雾分布均匀性、温度稳定性及模式切换效率的全面提升,为不同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和耐蚀性能评估提供更精准的环境模拟平台。